孩子
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,曾不止一次地提到“赤子之心”。这是一颗未受染料浸染的心,整个都是红色的。刚出婴儿就是这样,给人一种透明的感觉,似乎哭与笑就是全部。
婴儿长大一些后,会有些变化。去幼儿园听讲雷锋的,暗暗记下:要像他那样!孩子不像大人,说了就做,毫不犹豫,并且在那个阶段,或许他并不知道什么才是叫做“”。
又大了一些,上中学了,在公交车上,坐着,抱着大包小包,闭着眼睛。听到某些动静后,睁开双眼,眼前是一位“发如”的老人,本想装做没看见,但某种迫使他站起来。为什么呢,因为他还是个孩子。
人大了,成大人了。某天拿出了儿时的日记,看了起来:“,我借给小红一支铅笔,她向我说‘’,我好高。她还向我借,我就借她两支笔。”这就是那的心声了,现在想想,却也值得开心。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童心未泯吧。
有句广告语叫“好,才是真的好”,是这样的。人到中年了,经历的也不少了。长出了皱文,音调也深沉了。似乎看透了这个社会,老说:“那我又该怎么办?”
过了好多年,退休了。躺在安乐椅上晒,回想过去。又拿出了那本日记,仍然是那段话,觉得开心,觉得空虚。
都说老人像孩子,心越活越小,,邻居陈老过来借扫把,回报他的,是一句谢谢,一张笑脸。他开心了好久好久,站在上,说,下次把拖把也借给他!
人永远都是孩子。在父母面前是孩子,在孩子面前是父母,仍是孩子。十七岁的是孩子,七十岁的依旧是孩子。不求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,但求童心未泯。这样,至少会感到帮助他人是的,也是应该的。
王筝的歌,“我们都是好孩子,异想天开的孩子,相信爱可以永远啊”。
如果人人都是好孩子,相信爱可以永远,并去做,那么,又怎会是异想天开呢?
又有歌曰,人人都献出一份爱,将变成美好的人间。
为了我们共同的世界,世界将会更美好!